配资专家 会昌:“独好乡村”的经营之道

栏目分类配资专家 会昌:“独好乡村”的经营之道

你的位置:十大杠杆炒股app排行-可信的查询杠杆炒股app-炒股杠杆平台排行榜 > 十大杠杆炒股app排行 >

配资专家 会昌:“独好乡村”的经营之道

发布日期:2024-07-24 22:04    点击次数:95

配资专家 会昌:“独好乡村”的经营之道

会昌县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因地制宜配资专家,大胆改革,通过搭建“县振兴集团+乡镇子公司+合作社+龙头企业+农户”的五方主体经营体系,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山区小县的“独好乡村”振兴之路。

90年前,毛泽东在会昌写下“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”的壮丽诗篇。自此,“风景独好”成为会昌这座赣南小城内在的形象标签。

如何打造乡村振兴“独好风景”?会昌县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因地制宜,大胆改革,激活五方主体,盘活乡村资产,赋能乡村经营,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山区小县的“独好乡村”振兴之路。

五方主体乡村经营模式如何运行?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理论逻辑、实践逻辑?

会昌县推进机械化农业生产。刘兆春/摄

会昌县人口53万,耕地33.9万亩,人均耕地仅0.6亩,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。因田块细碎分散、高低不平,机械化作业困难,长期以来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不高、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。

受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影响,20世纪90年代以来,会昌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远赴广东、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。

农村人口流向城市,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,提升了农民收入,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解,为规模生产提供了条件;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“空心化”的突出问题,未来十年、二十年谁来种地?成为事关粮食安全的重大课题。

村集体功能弱化、村集体资产和农田水利管不好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持续……在庄埠乡庄埠村支部书记胡庆有看来,乡村振兴一定要解决这些共性问题。

“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,补齐了村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短板,也给村集体积累了大量扶贫资产。”胡庆有说。可这些资产大多处于闲置状态,无法转变为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,这该怎么办?

胡庆有的烦恼也是会昌的烦恼。为此,会昌积极创新,通过搭建“县振兴集团+乡镇子公司+合作社+龙头企业+农户”的五方主体经营体系,不仅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,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产,还通过这套体系有效解决乡村基础设施管护运维、公共服务长效供给难和农业产业组织化改造、规模化生产、社会化服务、市场化经营难等问题。

会昌独好·品牌旗舰店开业剪彩。黄清元/摄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“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,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”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清晰路径。

会昌县因地制宜,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,通过组织化、社会化、市场化、规模化的连接改造,形成生产力联合,提供了“独好乡村”振兴的会昌方案。

推动组织化改造。分散、粗放、低效是小农户生产的特点,相比现代农业,小农户在生产、政策、市场上都处于弱势。为改变这一现状,会昌借鉴浙江强村公司和日本农协的经验,发挥村集体“统”的功能,做实村集体合作社,把撂荒、分散、零碎耕地“统”起来,实现小田并大田。

在尊重农户意愿基础上,将土地流转到村合作社,统一签订托管和流转协议。由龙头企业和大户种植的田块,村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再转租给龙头企业和大户;若无大户种植,则由村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协议并由村合作社统一组织种植。目前,全县各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共签订托管协议66251亩。

赣州市高中地理教师“粮安农稳”主题研学活动。黄武山/摄

开展社会化服务。不久前,200余名地理教师在小密乡齐聚一堂,参加全市高中地理教师“粮安农稳”研学活动。工厂化育秧的成效,引得在场教师赞叹连连。

以上内容由本站根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算法生成(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),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。本文为数据整理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,请谨慎决策。

以上内容由本站根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算法生成(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),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。本文为数据整理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,请谨慎决策。

会昌以育秧中心、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、“独好农机”建设为抓手,为种植主体提供水稻育秧、翻耕、插秧、无人机飞防、农药播撒、收割、烘干等“一条龙”式全程农事服务,并实现种子、基质、农药、化肥等物资的采购分销和农产品烘干销售,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,提升种粮主体经营收益。不少老农户感慨:“现在我们能把地种好,也种得更轻松。”

2023年,会昌县超额完成种植任务,粮食安全考核位居全省主产县前列、赣州市第一。先后获得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、全国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县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(水稻)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等荣誉。

拥抱市场化经营。夏日,走进小密乡京东数字农场,只见秧苗长势喜人、迎风挺立,金蛋担公司负责人王琼芳认真盯着“谷语”智能化管理系统各项数据,了解水稻生长情况。

“我们公司是会昌农业市场化经营的受益者,搭上五方主体乡村经营的‘快车’,与县振兴集团、京东集团合作打造了京东数字农场,成为一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。”王琼芳说,在“会昌独好”区域公用品牌和科技的赋能下,公司带动周边农户300多户就业,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。

在会昌,像金蛋担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还有不少,这是会昌县推进市场化经营的一个缩影。2023年,会昌以县振兴集团为牵引,注册经营“会昌独好”区域公用品牌,选择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扶持。由企业负责吸纳就业、组织生产、提供产品,产品进入“会昌独好”品牌店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统一营销。目前,已开发10大类180个“会昌独好”产品,线上线下销售额达6.12亿元,实现利润超6000万元。

形成规模化生产。“我们子公司发展订单农业,增加农产品销售半径,将市场订单分给各村大户种植,在这个过程中将土地、资金、技术、劳动力等资源集中起来,形成规模效应。”提及订单农业,庄埠乡庄知溪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杨信心满满。

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。会昌以乡镇子公司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,推行农业生产“大托管”。既确保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质,又适应土地经营权流转、农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,进一步推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、规模化水平。

今年以来,粮食生产“大托管”在庄埠乡全面推开。该乡通过粮食生产“大托管”,统一流转土地、选种、发展订单化种植,获得惠诚农业、慧腾米业等企业2600余亩生态有机稻订单,实现粮食生产降本增效。

会昌县庄埠乡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协议。郭园/摄

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破解乡村振兴共性难题,“会昌解法”带来了哪些启示?

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。探索之初,会昌就坚决落实“保持土地集体所有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长久不变、保持农户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长久不变”要求,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确保农民不会失去土地,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。

激发各方主体活力。坚持“多予少取放活”,充分运用市场机制,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“政府主导、农民主体、干部服务、社会参与”工作机制。发展壮大振兴集团,做实村集体合作社,培育龙头企业和大户,构建联农带农机制,维护广大农民利益,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

政府和市场优势互补。鉴于当地市场化经营主体不足,会昌充分发挥国企引领带动作用。用好国有企业资源、资金、信用等优势,统筹各类资源,集中力量办大事;同时发挥市场主体机制灵活,资源配置高效优势;将国企的“统”和市场主体的“分”结合起来,有效实现政府和市场优势互补,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。

五方助力,用心经营配资专家,强了产业、富了百姓、美了乡村。一幅幅“独好乡村”振兴图景正在会昌呼之欲出。

农业会昌县乡村会昌振兴集团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